2007年10月25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西瓜为什么不甜
临海186户瓜农维权记
本报记者 姚力 通讯员 胡桂梅

  “工商同志,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话,我们可就损失大了。”近日,临海市186户瓜农领取到因种植某品种西瓜种子遭受经济损失而获得的19万元补偿款后,对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谢了又谢。
  至此,这起历时近三个月,涉及7个街道乡镇20个行政村、186户农户的群体投诉事件,在当地工商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瓜农投诉
  事情还得从今年7月12日说起。
  “同志,我们种了3个月的西瓜质量有问题。”当日上午,临海市工商局里走进了三名焦急的瓜农。其中一名瓜农称,他们村里的29户农民于今年2月份在临海市区某种子经销户那里购得甜瓜种子80包。当时听经销户介绍说,这批种子是新品种,种出来的瓜质量一定比以往都好。于是,大伙满怀希望地种植了90多亩该品牌的西瓜。
  可是,到了今年6月前后,村里的瓜农却瞅着瓜地傻了眼。大伙发现,精心培育了几个月的西瓜,不是结的果子少,就是吃起来硬而不爽,有的更是连甜味都没有。
  眼看着西瓜上市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而自己种的西瓜渐渐变成“苦瓜”,致富的希望即将化为泡影,瓜农们不由得心急如焚。
  “我们会不会买到了劣质西瓜种子啊?”瓜农们说,他们种植该品种的甜瓜已有5年了,还从来没出现过今年这种情况。于是,他们派出代表赶到临海市工商局进行投诉。

  联手处理
  就在受理了该村瓜农的投诉后不久,临海市消保委、临海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又陆续接到来自其他街道、乡镇共20个行政村、上百户农户的投诉,反映的都是同类问题。
  一时间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农民群体投诉事件,临海市工商部门与农业部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为查明实情、将农户的损失降到最底,两部门决定共同处理此事件。
  由于此次损害涉及到好几个乡镇街道的农户,消保委和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连续几天分头到各地进行调查。工作人员发现,受损农户买到的西瓜种子都是出自同一个厂商,而临海市的确有几家种子公司在出售该类瓜种。

  调解成功
  “我们的种子是没有问题的,是不是其他方面出了错?”当消保委和农技站的工作人员找到种子经销商时,对方坚持认为瓜农的损失与种子的质量毫无瓜葛。
  经销商、瓜农各持己见,加上缺乏权威机构的种子鉴定证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失败。
  看着西瓜一天天地成熟起来,而调解又没有结果。瓜农们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消保委和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一方面反复做种子经销商与农户的思想工作,希望双方在冷静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先后6次带着种子跑到杭州请省农业部门的专家进行分析鉴定。
  为了将事情彻底调查清楚,今年9月,工作人员还将省里的农业专家请到了现场进行鉴定。专家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造成甜瓜产量低、口感硬而不爽、糖度低的原因是品质差异。
  “品质差异又不是质量不合格。”面对专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经销商仍然不愿为农户的损失担责,加上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小种子品质差异的行业标准,调解工作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为了确保众多瓜农的利益,工作人员并没有轻言放弃,他们多次走进经销点,做经销商的工作,反复宣传消法,指出他们在经营中应尽到的义务,使经销商认识到自己在本次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
  终于,经销商愿意以每包种子425元的补偿标准对受损农户进行补偿。经逐户核对,186户农户共使用了该种子449包,共计补偿金额19.0825万元。